我们的网站为什么显示成这样?

可能因为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样式,您可以更新您的浏览器到最新版本,以获取对此功能的支持,访问下面的网站,获取关于浏览器的信息:

|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创伤外科杂志》[ISSN:/CN:]

期数:
2020年11期
页码:
860
栏目:
短篇论著
出版日期:
2020-11-17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pplication of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strategy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文章编号:
1009-4237(2020)11-0860-05
作者:
茅文斌秦燕明汤 勇王 鹏崔恒熙
212002 江苏 镇江,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Author(s):
MAO Wen-binQIN Yan-mingTANG YongWANG PengCUI Heng-x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urgery,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 212002,China
关键词:
多发伤 损害控制 液体复苏 止血 凝血功能障碍
分类号:
R 641
DOI:
10.3969/j.issn.1009-4237.2020.11.015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4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1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0例,女性60例; 年龄21~82岁,平均43.3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28.54±3.39)h,GCS评分平均(4.52±1.74)分; 颅脑损伤43例,胸腹伤64例,脊柱、四肢及血管损伤43例。根据急救过程中所采用复苏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进行积极液体复苏配合损害控制性手术,观察组(98例)采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限制性液体复苏+损害控制性手术+止血性复苏)。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剩余碱、乳酸等水平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胶体液输注量、晶体液输注量、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0、(1887.9±285.4)mL、(1537.8±353.2)mL,均明显较对照组少; 观察组血浆输注量为(1853.1±414.2)mL,明显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入院48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2.2±3.1)s vs.(14.6±3.8)s,(32.1±15.6)s vs.(42.6±15.6)s,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48h的剩余碱(BE)水平明显更高(-2.13±0.31)mmol/L vs.(-5.84±0.59)mmol/L,乳酸(LA)水平明显更低(2.21±0.24)mmol/Lvs.(4.05±0.36)mmol/L,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48h的剩余碱(BE)、乳酸(LA)水平均明显更低[(8.13±2.20)mmol/L vs.(9.84±3.11)mmol/L,(2.21±0.24)mmol/L vs.(4.05±0.36)mmol/L,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4.85±1.24)h vs.(9.52±2.24)h,(11.56±4.23)h vs.(26.35±5.24)h,(13.44±1.15)h vs.(30.21±12.58)h,P<0.05]。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为36.5%(19/52),观察组为64.3%(63/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为11.5%(6/52),观察组为5.1%(5/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2%(11/5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9.2%(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用于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急救可有效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组织脏器灌注,减少对内环境的干扰,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尤建权,戴佳文,校爱芳,等.一体化结合损害控制模式救治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8):929-930.
[2] 龚良国,钱克俭,洪德全,等.高渗盐水对兔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的研究[J].药品评价,2018,15(8):43-45.
[3] 隗世波.严重多发伤的急救处理与损害控制性复苏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7):73-76.
[4] 张兴倜,刘文湘,梁云峰.创伤外科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4-158.
[5] 杨俊,马渝,韦功滨,等.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损害控制复苏策略[J].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2018,2(1):24-27,30.
[6] 韦凤新,唐美姣,韦玲慧,等.大量补液应急预案在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35):141,143.
[7] 向庆勇,黎明,文家智.限制性与积极性液体复苏对伴多发伤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31(6):894-899.
[8] 杨吉乡,沙娜,彭朝林,等.损害控制外科在重度腹部交通伤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94-796.
[9] 黑耀宗.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9,31(1):16-18.
[10] 王善安,戚世鹏,白洋,等.骨科损害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4):149-151.
[11] 严晓薇,李小东,李素清,等.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1):1279-1284.
[12] 王湘,王德明,胡海斌,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4):501-504.
[13] 梁钊明,赖智权,许喜崇,等.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聚明胶肽对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9):1110-1113.
[14] Rossaint R,Bouillon B,Cerny V,et al.The European guideline on management of major bleeding and coagulopathy following trauma:fourth edition[J].Crit Care,2016,20(1):100.
[15] 王博,马舰,刘雷.损害控制手术联合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对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NF-κB及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3):331-335.

备注/Memo

备注/Memo:
-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