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网站为什么显示成这样?

可能因为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样式,您可以更新您的浏览器到最新版本,以获取对此功能的支持,访问下面的网站,获取关于浏览器的信息:

|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感染原因分析

《创伤外科杂志》[ISSN:/CN:]

期数:
2010年04期
页码:
364
栏目:
论著
出版日期:
2010-08-31

文章信息/Info

Title:
Wound secretion bacterial culture infection cause analysis the patient of open fracture
作者:
刘伯让杨喆王丹丹赵俊桃陈武林
Author(s):
LIU BairangYANG ZheWANG DandanZHAO JuntaoCHEN Wulin
(Zhenggu Hospital of Luoyang,Luoyang471002,China )
关键词:
骨折分泌物细菌培养感染
分类号:
R 683
DOI:
-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开放性骨折感染,笔者采集13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导致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1)每个患者第1天取2次标本,第1次入院清创前;第2次清创后(或手术后)8小时;(2)在入院后的第2 5天,视患者具体病情再采集标本1 2次;(3)细菌培养,确定细菌种属;(4)收集、分析、记录相关资料。结果标本1320例,共培养、鉴定出G-菌占56.6%,G+菌占43.4%;在需氧条件下培养出细菌生长的标本1016例,“无细菌生长”的标本304例;入院清创前和清创后8小时两组数据经统计处理,其P<0.05,差异有显著性;入院清创后8小时感染率最低,第3天感染率最高,住院时间的长短与感染率并非正相关;开放性骨折损伤程度越高,感染率越高。结论G-杆菌成为骨伤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预防和控制开放性骨折感染,临床上应对伤口进行厌氧菌培养与其他微生物检测并及时行清创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ustilo RB,Merkow RL,Templeman D.The management of open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Am),1990,(72):299.
[2]张卓然, 倪语星.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82.
[3]董桂香,李兴华,李慧琰,等.2007-2008年骨科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8):23.
[4]宋宝莲,刘伯让,刘尚才.330例化脓性骨髓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医正骨,2002,12(5):9.
[5]张伯松,翟桂华,张亚莲 .开放性骨折创面的细菌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3):66.
[6]李兴华,王天旭,董桂香,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骨科感染性疾病的意义(附1055例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3):161.
[7]苏建荣,马纪平.开展厌养菌检查的重要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2):13.
[8]刘丹平,朱通伯,杜靖远,等.开放性骨折创面的细菌学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8):480.
[9]李妙芳.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的原因分析[J].中医正骨,2009,21(10):77.

备注/Memo

备注/Memo:
-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